最近學校很流行一個課題——英授數理政策是否應該繼續推行。

這項政策在2003年推行以來,斷斷續續地出現争議的聲音,尤其是反對的聲浪,更是反個不停。

前一個月竟然來個游行抗議,向政府施壓,當然最后又是警察贏了,游街的相關人士也呈上備忘錄,希望政府能繼續03年以前用母語教數理的政策。

其實呈上備忘錄政府就會去檢討政策嗎?備忘錄可有這樣的能量?我想也只有在人民施壓的情況下,政府才會敷衍的“嬲”我們。

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運,我們是03年第一批進行英授數理政策的“白老鼠”,與當年同時上小一的小朋友一起使用英文上數理課。

其實對我們來說并沒有差,我們從小開始是使用自己的母語學數理,03年前的中學一律是使用馬來文來學數理的。

對我們華人來說,并不是什么大問題,因為我們在這片需要“表現愛國”的領土上,根本沒有權利使用自己的母語學習數理。

小學能學習自己的母語,用母語上課,已經是政府最大的“讓步”了。

在寄人籬下的情況,我們又怎能得寸進尺呢?(或許很多人不認為是這樣,可能也不應該這樣,但實際情況看來確實如此)

但是對我們的土著來說卻不然,他們在03年以前從小學到中學都使用馬來文學習數理,突然間轉換成英文,難免會覺得不適應,甚至覺得馬來文的地位受到挑戰。

而對印裔而言,他們甚至想從小開始就使用英文學習,這樣的話才能與世界接軌。

無奈,就連一個政策,不同的種族都出現這樣大的分歧,更何況是其他領域的共識。

 

剛剛說過學校正對這項政策作出疑問,要我們判斷這政策的好處還是壞處,并認為是否應該繼續這一項措施。

先是MUET課的時候討論了,不料華文課的時候出現了同樣的問題,而且兩個老師的想法截然不同。

MUET老師是印度人,打比較偏向使用英文學數理,她認為現在的語言趨勢是走向英文,世界上大部分角落的人都是用這種近兩代霸主的語言——英國和美國。

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正是英語,比方說我們去到外國,就算那不是英語社會的國家,如印尼,我們的馬來文與他們的印尼文有很大的出入,再逼不得已的情況下,我們只能使用英文。

就連聯合國大會多數人也都使用英文;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,5個名額英語國家就占了2個。

更重要的是很多科學用詞都是英文,為了避免做重復的工作,政府的苦功是可以理解的。

我們“親愛的”是華文,她說要與我們討論這項課題,不料名義是討論,但實際上確是一味說英授數理的壞處等等。

或許是她從未使用接受過英文學數理教育吧,再者,她的職業主要是教華文,日常生活幾乎都不與英文畫上兩撇。

阿發老師說這是華教人是必有的想法,這是我才茅塞頓開。

再問阿發老師的看法,她說她的女兒正是接受英授數理的教育,很慚愧,他的女兒比較喜歡使用英文來作答,而且是我們華人認為用華文最容易學的數學。

但這是不爭的事實,我們必須正視,雖然這是一小部分的例子,但是不排除政府的努力是有那一點點的回報了。

但是阿發老師還有另一個想法,他認為英授數理有削弱我們本身母語的嫌疑,也就是說政府想利用英文來削弱我們華文的勢力。(當然是站在華人的立場所看到的危機)

我問:那馬來人的馬來文呢?實行計劃的不就是馬來人嗎?這樣的話不就連自己的語言也給擋掉了?

老師說,其實上頭的人可能就是想要借此教育來團結民族。

或許只是猜測,當然我們也不知道政府的葫蘆裡買什么藥。

政府既然有這樣的想法,為什么那么遲才實行?我們這項政策不久慢了新加坡30多年了嗎?

昨天看《火箭報》才驚知當年將英校納入國小和國中體系的,就是當時的教育部長——敦馬哈迪醫生。

同時在2003年草率實行的英授數理政策的人,亦是當時快要卸任的前首相——敦馬哈迪醫生。

神也是他,鬼也是他。

無奈,只能贊賞新加坡在1970年代就做對了選擇,也只能感慨馬來西亞這種亡羊補牢的精神。

 

到底英授數理的政策可行嗎?

在下愚昧的看法是中學才開始實行也不晚。政府應該尊重馬來西亞民族的結構,尊重每個種族的母語,讓各自的文化傳承下去,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富有文化的民族。

反之,就像新加坡人一樣,從說華語的社會轉換成一個英語社會。

看著他們手持香,在祖先面前拜拜,用的竟然是英語,心里有種莫名其妙之感,也只能感嘆華人的本性——現實。

 

何以見得?新加坡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70年代因為迎合英語的趨勢,總理毅然實行英教,就連當時享譽東南亞的南洋大學也成為這項政策下的亡魂。

80年代又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,又出現了教華語的口號,鼓勵人們的用華語的,又是總理。

總理就是那個華人,導致現在人們都使用英文,而“說華語”的口號唸了近30年,依然沒有顯著的效果。

馬來西亞華社何妨不是,當年為了就鼓勵各籍貫的華人使用華文,多使用華語。

至今,華語水準是提高了,多數的人都已經是用華語了,父母跟孩子說華語了。

突然又來一個回馬槍,要大家珍視方言,不然就會在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消失。

他們是當我們是什么?他們的狗還是傀儡?

他們要我們做什么,我們就做什么嗎?

他們可不知道,在這個領土上,我們除了學自己的母語,還要學國語,又要學世界語。

假如三科都搞不好,還要我們去捍衛方言,說方言也是我們的母語。

我們的邏輯又來了一波沖擊,出現了母語的爭議。到底是方言是母語,還是華語是母語啊?

人家說馬來西亞華人的語言能力很好,懂了三語,還會自己籍貫的方言,甚至還有其他的方言。

殊不知,馬來西亞的華人其實有很多語言都不能說得純正的完美的,隨隨便便就會滲入自己人才懂的“甘榜話”。

 

有點厭倦,在這個五花八門的社會,我們要聽政府的話還是華團的話?

他們的政策是否適合我們,我不會。

或許我還沒有雪亮的眼睛吧?

可能正是這樣,我們這種尷尬年齡的思想尚未成熟,所以政府才會設定21歲為成熟的年齡?

 

 

吃力與2009年5月1日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rrard5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