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很多人去世,兩者死因不同,但是他們同樣是"出師未捷身先死"。
他們都還有不同的路要走,只可惜已經有心無力了。
無奈的是,他們的的離去,竟蕩出不小的波浪。
他們都只是平凡人,他們也不是那些可以擺動政治的大牌人物。
偏偏就是那些大牌任務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,不惜別人的性命與尊嚴來開玩笑。
先是趙明福,后是雅思敏。
一個是政治秘書,另一個是導演。
但兩位都是為民服務,
一個是在政治,另一個在娛樂圈。
他們的離去對國家來說多少有些遺憾。
或許某些報社的窩囊廢持相反意見,但這都是無法扭曲的事實。
趙明福進反貪污之后未能活著出來,震驚著我們,
原來有人無視法律,在政府部門里行兇,也還有人包庇兇手。
當我們問總監時竟說,他不知道。天啊!自家死了人,竟然說不知道。
也還有一些反對陣線的人在喊話,說自己人逼死趙明福的。
感覺上他們更懂事情真相似的。
趙明福死亡的代價是重大的,他遺留世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。
一位未婚妻和一個未出生的小孩,還有一個偉大的夢想。
他一死,未婚妻還沒嫁入門就成了寡婦,嬰兒也還沒嘗到父愛就成了孤兒。
而他偉大的夢想也永遠只能成為夢想,根本連實現的機會和權力都沒有了。
輪到現在成了社會話題,就連未生出的孩子的父親也被逼放空,成為私生子。
其未婚妻在媒體的"采訪"下,依然許下了她要冥嫁的承諾。
當我聽到這消息時,不禁對她的前途感到惋惜。
要不是媒體這樣追問的話,她或許就不會這樣果斷的回答了。
有人性的我們,當然都希望他能在將來的日子里,找到一個好歸宿。
而她的承諾也太沉重了吧!
須知養育小孩長大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更何況是趙明福未婚妻一人。
雅思敏也離開了,他還沒做完想做的事情,
他是導演,腦海中還有很多很多超絕人群的想象未能轉換成作品。
只能帶著她的想象入土,抱憾離開。
在馬來半島這個種族氣味特別濃厚的國土,少有像他這樣背景的人。
14歲到英國留學,之后前后跟印裔與華裔結成連理,直至她去世,
從生活背景來看,就知道他注定跟馬來西亞的人不一樣。
她的作品是簡單的。自然的,平淡的。
但是像這樣的作品最容易讓人有共鳴,尤其是作品的用語、習俗。
都是我們所熟悉的,是寫實的馬來西亞作品。
當然,內容是國人有點避忌的,什么跨種族的戀情,背叛回教教義等等。
無奈,像她這種脫出種族框框的作品,遭到某一家報章的唾棄。
最過分的是,他們還說雅思敏的作品不能稱上是馬來西亞作品,因為里面不是純使用馬來文。
當年的Dato Onn Jaffar的創新舉動,直到現在巫統的人都還不能明白他的用意,
又會有誰能了解雅思敏的思維啊?
或許我們懂,但是官老爺的身份與我們相差太遠了。
他們都是有聽覺的聾子,一些充耳不聞的聾子。
近來一家偏激性報章,寫出入骨的文章。
或許他們認為還有市場吧?
知道最近引起反彈了,報章才肯認錯,唯獨那些不要臉的作者不知躲在哪里躲避人民的指責。
根本就是懦夫的行為。
吃力與2009年8月8日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