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馬來西亞第五十三周年國慶日。當然,也就是說今天是公共假期。在大學里度過國慶日還是頭一遭,因為每一次慶祝國慶日總都會在家里,學校假期嘛!在大學裡度過的感覺很不一樣,就好象少了一份激情,或許大家都在忙于考試吧!抑或說今年的國慶日在齋戒月中度過,國民比較提不起勁來?

以往在830日夜晚的時候,總會觀看電視里的倒數活動。眾多倒數活動當中,最熱鬧的當屬吉隆坡獨立廣場的倒數儀式。那是一個官方倒數活動,不需要大力宣傳,但年年都人海如云,儼然已是一種文化了。像我們這種遠離首都的子民,不能到現場感受氣氛,只能從電視上看那里的人山人海,象徵式的文藝表演,以及政治人物的做秀活動。當然,小時候的時候怎么懂什么是“象徵式”,什么是“作秀”,但總會去期待他們的表演,尤其是華人舞蹈的時候。大家就會打起精神來,觀賞“代表”我們的表演。這不算是一種種族主義,只不過說華人的表演對我們來說或許比較有親和力吧!

小時候早起,倒數后翌日,一起身就扭開電視的按鈕,收看國慶日的閱兵儀式。當年很多電視臺都相爭直播這個儀式,而今日還堅持直播的,大概只剩下國營電視臺吧?首先是最高元首(現在被稱為國家元首)閱兵,奏國歌,首相帶領全民喊七聲“Merdeka”。之后就是游行,有西裝筆挺又帥氣的軍隊;花枝招展、最吸人眼球的花車;還有一班人以散步的腳步游行,迄今我依然不知道他們是什么人士。再來就是最令人興奮的環節——空軍閱兵,幾架飛機在獨立廣場低空掠過,同時噴射出事先裝好的顏料,顏料隨著飛行軌道散開來,在藍天中出現了幾條彩色的弧形,令人嘆為觀止。隨后又是象徵國民團結的舞蹈,也就是說各族一起跳舞。大概是早上10半到11點,一個象徵國家獨立的儀式才正式結束。

或許是生活習慣改變,還是厭倦了國家閱兵儀式的過程。我已許久沒看這象徵國家獨立的儀式了。也因為今年在大學里度過,根本就沒有感覺到國慶的氣氛,走過的街道冷冷清清,像是一個普通的公共假期,大學生也好像沒什么察覺今天是什么日子。而大學也沒有什么慶祝儀式,就在一些辦公樓或圖書館插上幾支國旗就草草了事。雖然以前很討厭中小學的國慶活動,但直到今天才知道為什么教育部要推行它。我們離開了校園生涯之后,還能有幾次體會國慶的感受呢?難道要向怡保市政府一樣,整街上要掛滿國旗才算有國慶氣氛?

“獨立日絕對不僅僅是公共假期這般簡單,她是各族人民的包容和謙卑相容而成的結晶,得來不易!”

放眼看長堤對岸的新加坡,每一年的國慶,年輕人都十分投入在慶祝國慶上。每一年的國慶日甚至被搞得很像青年日一樣。他們在國慶上展露出的魄力和活力,讓人覺得這個國家充滿朝氣,生機盎然。而回頭看看我們,每一年的國慶日不知是要以什么形式來進行,是要莊嚴還是休閑?每年的倒數活動,就算怎么熱鬧也不像新加坡一樣那么的狂歡,就算是到了午夜十二點,大家也都是一樣的“鎮定”,仿佛國內的年輕人都不熱衷于倒數。但這也說不過去,每年的圣誕節和跨年倒數,年輕人的瘋狂程度卻也不亞于新加坡,那是什么緣故呢?

或許是我國的國慶倒數過于沉悶吧!每年一到12點,奏國歌。之后肯定那些愛國歌曲,什么Keranamu Malaysia, Jalur Gemilang等等的。奏國歌我理解,但是每一年唱愛國歌曲有啥用處?唱了那么多年難道就團結到了國民嗎?至少我從小開始唱這些歌曲唱到現在,然而種族性言論仍然不絕于耳,這樣的現象有達成歌曲的目標嗎?政治人物如往常地在臺上作秀,這也難怪為什麼臺下的觀眾都覺得枯燥。不能否認,華人是現實的動物,一旦覺得那東西不值得看,他們將會頭也不回地向前走。這也就是因為每次在直播現場播到的觀眾大多都是巫裔,鮮少見到華裔的面孔,反而在臺上的政治人物的華人比例更高一些(雖然已是少得可憐了)。

獨立迄今已有五十三年了,但是很可悲,有很多人在公共場合公然發表種族性言論。時至今日,就連校長也大言不慚地侮辱校內的友族學生。或許學生有錯,或許學生也有種族意識,但是身為校長就是應該去矯正他們的思維,而不是以強勢的姿態將他們貶低。而且也不能因為那幾個學生身上的錯誤,就將所有帳全都推向那一個民族身上來,這是非常不公平的。納吉提出“一個馬來西亞”已有兩年多的光陰,然而見到成效了嗎?沒有。一個人的手掌是拍不響的,因此我們有必要將另一只手交給他,好讓這掌聲拍得又爽快、又響亮。這才是我們身為國民應盡的責任。

今年的國慶日在大學悄然度過,完全沒有一點國慶氣氛,因此想寫篇文章,讓我好好想想,到底是校方沒準備國慶儀式,還是學生本身的意愿就不大。總之,今天寫下這篇文章,至少讓我知道,我還是記得國慶日的。

最后,我想說一聲:

“我們無法忘記友族同胞的讓步,但希望也能記記在這土地上沒功勞也有苦勞的我們。”

 

吃力于2010831日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rrard5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